过去十年,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年。5月23日,我省召开“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经济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十年来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以及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经济实力连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成鲜明导向
今年3月,随着各地经济“成绩单”相继出炉,江苏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其中,无锡以人均gdp18.74万元的成绩再度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苏州、南京和常州分列第三、四、十位。江苏,几乎占据了全国人均gdp前十榜单的半壁江山。
数据的变化彰显着江苏的“硬核”实力。十年来,江苏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的跨越。2014年突破6万亿元,2015、2017、2018年连续迈上7万亿元、8万亿元、9万亿元台阶,202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10.28万亿元,2021年迈上11万亿元台阶;人均gdp由2012年的6.65万元增加到13.7万元,连续13年位居各省(区)之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县数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十年来,江苏经济爬坡过坎,稳健前行。“这十年,我们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制定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发展等一批调结构、促转型、增动能的重大政策。”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省兼顾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先后出台“苏政50条”“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等一批稳增长、保主体、强信心的政策举措,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经济大省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
十年来,江苏综合实力不仅实现量的扩大,更注重质的提升。2021年,我省物联网、软件、纳米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目前,我省在纳米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物联网、智能电网等领域已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从质量效率看,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超过80%,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8,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居全国第一。”林康介绍,2021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3.9万元,是2012年的两倍多,经济发展“含金量”大幅提升。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十年来,我省市场主体蓬勃生长,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1358.9万户,比2012年增加800多万户,位居全国第二位。
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
4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第八批“灯塔工厂”名单:全球“灯塔工厂”数量由91家上升到103家,中国“灯塔工厂”增至37家,占比超过1/3。其中,江苏以8家位居全国首位。
就在名单公布前的3月29日,全球冰淇淋行业首家“灯塔工厂”——联合利华和路雪太仓生产基地,以线上形式举办揭幕仪式。据了解,新工厂利用精益制造和数字化技术,在运营中可将碳排放减少83%,并减少14%的能源和水消耗。
“这十年,我们一直把实体经济作为江苏发展的看家本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高度定力推进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林康表示,当前,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全省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江苏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探索实践“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新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1.2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科技进步贡献率66.1%,比2012年提高9.6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能级明显提升。江苏下大力气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3.7万家,是2012年的7倍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7.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1.4%,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了“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产业开放循环明显提升。江苏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总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进东西双向开放,扎实推动产业循环畅通、供需动态平衡,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2012年以来,全省制造业年均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3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2家投资落户江苏,外资企业成为江苏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我省企业“走出去”遍及172个国家,累计对外投资项目8490个,协议投资额895亿美元。
——产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江苏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截至2021年,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2家、智能车间1639家、“上云”企业超35万家,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4.8,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拓展经济发展纵深空间
这十年,江苏坚持统筹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均衡协调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增添了强劲动能。
5月20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2022年首次集中签约仪式。由南京奥联新能源、江苏迈达新材料等企业投资的新能源动力系统生产基地、百灵鸟微生物创新研发基地等10个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额达53亿元,预计至2025年共可实现产值104亿元,为南京、淮安两地发展注入新动力。
“江苏与时俱进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优化拓展合作领域,高质量推进南北共建园区建设,2021年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47.3%,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林康介绍。
不仅如此,江苏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多个领域一体化,不断在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中实现增势赋能。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之一,江苏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不断发力。2014年试点以来累计实现964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9%,比2012年提高1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江苏聚力抓好新型城镇化,推动都市圈、县城和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列,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林康说。
本报记者 陈澄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