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经济工作重点不只是应对衰退,还要主动为衰退过后的经济复苏及长期发展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加快转入快速发展期。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做好十四五规划。
根据十九大制定的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需要在十四五期间为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探路。其主要目标涉及五个方面: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人民生活由小康进入宽裕阶段;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尤其要重视使中等收入人口占到大多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尤其突出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补环境、生态的短板,这点对工业化较早的制造业大省尤为重要。
十四五规划需要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勾画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被概括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道路。现在每一个“化”都带有新时代的特征。
新型工业化的新内容。进入新时代传统意义的工业化任务实际上基本完成了。gdp中的农业增加值比重,2010年为10.1%,2019年降为7.2%;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为46.67%,2019年39.8%。而服务业的比重2019年才达53.0%,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都已达到70%上下。这意味着我国工业化已经不是增加比重,而是要为发展服务业留出空间。与此相应,新型工业化有了新内容,这就是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化。其内容包括:一是推进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工业化;二是质的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一方面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由世界工厂转向世界研发中心。三是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信息化的新水准。现代化是由世界最新技术支撑的。信息化水平越高,现代化水平越高。至今以信息化为代表的产业革命没有结束,但信息化的最新最高阶段是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服务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正在使各个产业的技术基础发生革命性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出现让我们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和数据成为最关键的战略资源。在此背景下推进的信息化着力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和研发下一代信息技术,进入国际前沿。二是重点建设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新基础设施。三是以信息化带动各个产业的现代化,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使传统产业部门一跃进入信息化社会。
新型城镇化进入新阶段。进入新时代,传统的农民进城意义的城镇化基本到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19年达60.60%。但2019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只有44.38%,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这说明新时代农业人口转移意义上的城镇化速度将明显放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市民化即享受平等的市民权利。进一步的要求是没有进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农民也要享受平等的市民权利。这体现共享发展的要求。面对个人、企业、政府都要支付的高昂的市民化成本,不能都涌进大城市实现市民化,处于农村区域的城镇将成为市民化的重要基地。但是现有的大多数城镇明显落后于城市。要使城镇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并使其市民化就需要城镇具有城市功能,即城镇城市化。主要涉及三方面建设:一是增强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二是按现代城市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三是按市民化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提供给市民的机会和设施安排到农村城镇去,把高质量的教育、文化医疗设施办到农村城镇,增加农村城镇的公共产品和公共设施的供给,这样农民不进入城市在当地城镇就能享受到各种市民的权利。城镇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是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农业现代化的新范式。根据木桶原理,现代化进程是由短板决定的,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过去我国农业发展范式属于“剩余”范式:追求农业剩余,提供剩余农产品和剩余农业劳动力。进入新时代其弊端显现,附加值太低增产不增收,务农不富裕。因此,农业现代化需要范式革命,这就要转向新范式,即追求品质农业:转向“品质和附加值”范式。按此要求,农业现代化就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构建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相适应的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美丽农村。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创新。四是解决好谁来种田的问题,在土地制度三权分置的背景下通过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生态文明成为现代化的新内容。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内容要有生态文明要求,由过去讲的“四化同步”扩展为“五化同步”。发达国家当年的现代化是在工业文明时代推进的。由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已经没有先行国家当时那种资源和环境。长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及过度开发所遗留的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在全面小康阶段不可能完全解决,必须在推进现代化阶段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国家所走过的浪费和掠夺资源的现代化道路,不能完全仿效西方现代化模式,一开始就要有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财富同物质财富一样重要,要走低消耗、低排放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区别。
启动现代化进程。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过去关于现代化的讨论过于关注gdp的指标,在实践中往往是以抓gdp来推进现代化。
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后,现代化就要由高质量发展来支持,相应的启动现代化就不是简单的规定gdp指标问题,而是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推进现代化。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推进现代化,是高质量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性战略安排,为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洪银兴(作者为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