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的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决议》指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我们必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坚定担当责任,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坚定斗争立场。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斗争为了人民,斗争依靠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清除顽瘴痼疾的斗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增强斗争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赢得斗争胜利必须具备坚定的斗争意志。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勇气概,鼓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做勇于斗争的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要增血性、强斗志,理直气壮对歪风邪气说“不”;辨方向、明是非,以“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敏锐,见微知著、分清本质,决不能闭目塞听;守阵地、敢较真,奔着问题去,迎着矛盾上,决不能躲避退缩,使矛盾问题积累发酵、积重难返。
讲求斗争艺术。进行伟大斗争,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要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次和缓急、找准支点和重点,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有紧有松、有张有弛,把握斗争火候。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实现共赢,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提高斗争本领。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蕴含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以理论上清醒保持政治上坚定,切实增强斗争的底气和力量。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年轻干部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主动投入各种重大斗争中去,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总结运用好党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坚定担当责任,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卢雄勇(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