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掩映在党伟大成就背后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不同阶段形势任务的准确研判,而且同党注重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进而永葆先进性、战斗力密不可分。历史和实践表明,重视制度体系建设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调整方向,既是党加强自身建设、实施国家治理的重点内容,也是取得事业成功、凝聚人心的重要经验。这说明,在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过程中,要将党的制度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深入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健全包括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完整组织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重大方略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些重要论断都充分说明,党的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党的制度体系建设这项庞大工程,当前亟需从三大层面抓住其重点研究视域。
将制度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研究
从本质意义上讲,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旨在减少人们行为的不确定性,促进合作行为的形成和公共利益的维护。经验表明,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一个国家和政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任何一个成熟型的执政党都会重视制度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制度建设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这既是对当时制度建设现状的深思,也是对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建设作出的系统谋划。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是首次在党的五大建设中单独提出“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不仅表明制度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命题,而且体现出鲜明的系统性思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着眼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专门就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出部署,并从六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这为现代政党治理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
实际上,梳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看出,党的制度体系建设不是某一项或某几项制度,或者某个时期的制度建设,更不是各种制度文本的简单拼置,而是具有一定内在逻辑关联的制度集合体。从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内在规律看,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固然要以一项项制度为基础,但只有形成体系性构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构建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的深刻机理。实践证明,在党的制度建设过程中,注重制度体系的匹配衔接、整合制度资源、发挥制度合力,不仅映射出党对制度建设一以贯之的重视态度,而且体现了从一般的制度建设到制度体系构建的升华。
明确划分党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
在明确党的制度体系的重要性之后,还要弄清楚党的制度体系到底包含哪些内容,或者说何以科学合理地划分其基本框架。客观而言,目前尚无统一的明确标准来划分党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这就意味着,要寻找权威依据来划分党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这一制度建设成果来之不易,是我们党百年来持续推进建章立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党的制度建设的结果。随后不久,中办法规局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围绕党内法规体系提出了“1 4”框架,即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四大板块。虽然这主要是对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作出的界定,但对划分党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由此,可参照“1 4”的思路来划分党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所谓“1”,就是党章;所谓“4”,就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组织制度、党的自身建设制度、党的监督保障制度。这种分析框架,既能对党的制度体系作出相对清晰的界定,也有理有据、更加科学合理。
就党章而言,它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以及党的纪律等重要问题作出了根本规定,统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是最根本的党内规章,在各级各类党内规章中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效力。因此,被称为党的“根本大法”。就党的领导制度而言,它在党的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这说明,将党的领导制度作为党的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至为关键。对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提出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六大内容。在这六大内容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体现党的制度体系的价值内核,是其重要的思想基础;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是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的最高原则;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在党的整个制度体系建设中居于统领地位,也是其有效支撑;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是党的制度体系得以落实的根本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是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着力点和目标归宿;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则是党的制度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的根本保障。总体上看,这六大制度是共同构成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兼容互补共同构成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总体结构。就党的组织制度而言,它是党各项制度建设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党组织设置、党组织运行、党组织管理等基本组织制度,是党的组织制度的中坚和骨架,对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就党的自身建设制度而言,主要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等层面的制度。就党的监督保障制度而言,重点是要关注党内监督、党内问责等制度。这就要求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然,“1 4”的框架体系是有机统一、融合共进、辩证统一的。当前围绕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要按照“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要求来加强研究。
以整体性视角研究党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党的制度体系研究而言,同样要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思维。然而,目前在党的制度体系建设问题上,研究者对其中的一些总体性、综合性等问题尚未给予足够重视,倾向于对某一项制度或某一时期的制度作出分析。可以说,克服“碎片化”问题,从整体上研究党的制度体系是当前研究者面临的重要使命之一。尽管相对于历史整体进程而言,党的制度体系建设所处的每一个时期带有“阶段性”特征,但整体上看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就意味着,只有在整体性的视角下才能把握制度体系建设的历史,才能避免“碎片化”解读,才能深化对制度体系建设主流和本质的认识,进而对党的制度体系建设作出全面分析。这就意味着,要用系统性、整体性思维来研究党的制度体系,而不能以单个制度来论制度。具体而言,要注重两个层面的整体性。
其一,问题的整体性。党的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完整、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体。这需要以整体性思维来对待党的制度体系建设,而不能片面地摘取其中某一个片段来孤立地分析,更不能随意以某一个历史时期的制度建设而代替整体的制度体系建设。因为,党的制度体系建设核心要义在于诸多单个制度规范之间精巧且系统地结合,进而从整体上形成结构化的制度安排。这意味着,要用系统性思维来研究党的制度体系建设,而不能以单个制度论制度。其二,方法的整体性。问题的整体性必然要求在方法论上运用整体性原则对制度体系建设进行研究。这就意味着要把党的制度体系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既从纵向上考察其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又从横向上对其进行通盘考察,以探寻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也意味着要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性研究。在规范研究层面,主要借用党史党建、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等知识,探讨党的制度体系基本内涵、总结百年制度体系建设历程及基本经验等问题;在实证研究层面,除了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之外,还可以探索运用案例研究方法。
陈 朋(作者为江苏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建设的百年演进及经验启示研究”〈21&zd043〉首席专家)